这里也是战场
【虽然不在武汉,这里也是战场】两张图片的故事
乌云遮不住太阳的光芒,疫情挡不住春天的来临.今天,小编为你讲述两张图片的故事:
妈妈,这是我想象中你的样子
这幅画的作者是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科护士长王珏雅9岁的女儿璇璇,从疫情开始,王珏雅便没有回过家,女儿看着网上的照片,把想象中妈妈工作的样子画了出来。
“之前从来没有分开过这么长时间,女儿现在可能明白了,妈妈跟以前不一样了。”半年前,王珏雅调到感染科病房,女儿发现,妈妈加班的时间比以前多了,这次更是一走就是十多天。
女儿从来没来过王珏雅工作的地方,“她能画出来这张画我挺意外的”。王珏雅说,疫情开始以来,她最多是休息的时候用视频跟女儿简单聊两句,女儿说得最多的就是“妈妈我想你了”。
“她说网上照片里的人都穿着‘猴服’,认不出来哪个是我。我没敢再问,怕自己先控制不住。”王珏雅说。
写给女儿的信
我的“隔离总结”
——王尧
2019年底,我和其他几位同事接到了上级通知,派我们支援发热门诊工作,接到上级命令后,我们积极参与了相关的岗前培训,并自学了相关知识,重点放在两个字上——“甲流”。
进入了新年,我们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。因为每年的这个季节,正是流感的高发季,就诊患者增多,都在我们的意料之中。
由于当班大夫只有一位,要完成问诊、查体、向患者分析化验检查结果、开药等等,所以白班的时候,我们经常忙的没有时间吃饭,甚至有时喝水上厕所都要“抽空”。而夜班,一夜不眠是常有的事,不知多少个夜晚,反复在值班室的床上做着“仰卧起坐”,直到天明。
我和几位同事互相鼓励,互相加油,大家盼着春节假期的到来忙碌能有所缓解。然而,一位不速之客击碎了我们的“幻想”,它的名字叫:新型冠状病毒肺炎。
随着每日新闻中,确诊患者数量及死亡数不断上升,发热门诊就诊量暴增,其中不乏普通发烧感冒和因恐惧而前来就诊的患者。我们别说吃饭喝水上厕所,连头都抬不起来,每天的发热门诊大厅里,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。我的工作电脑上“待看诊”一栏里,始终显示有7—8位患者,看完一个,又来一个,看完一个,又来一个……
就在距离春节还有三天的时候,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。那天,我像往常一样,紧张忙碌地工作着,突然,电话铃声响起,我接起电话,电话那头是感染科主任王宝增,他向我告知:由于两天前我接诊过一个从武汉来的发热患者,属于密切接触者,要求我居家隔离观察。接到电话后,我脑子一片空白,“隔离”这个词,好像曾经离我那么远,而现在却近在眼前。我立刻给爱人打电话,通知他们连夜带着孩子离家,去娘家住。而这一刻,也注定我无法和全家人,包括未满一岁的儿子,共同度过这个春节。
隔离生活开始了,我按照上级要求,每日在家多次自测体温,向感染科王主任汇报身体状况。按照专家的建议,好好休息,加强营养,适当通风,勤洗手等等。但是最牵挂的,还是妻子和孩子。虽然我们每日都会视频联络,但当刚刚学会叫爸爸的孩子,在手机视频中叫我的时候,我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。
大年三十晚上,我一个人在家里看晚会。老妈和老爸给我送来了热腾腾的饺子,我们彼此戴着口罩,隔着家门,互道新年快乐,匆匆道别……这一幕,我一辈子也忘不了。
居家隔离期间,我也经常关注肺炎防控的相关新闻,看到了各省市均组建了医疗队,特别是我院组建的医疗队出征武汉的时候,我心中感到十分的钦佩甚至是羡慕,假使我没有被隔离,也希望能冲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第一线,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。
14天的隔离生活终于解除了,说句老实话,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期盼着上班。今天(编者注:2月1日)我又回到了发热门诊的第一线,继续与疫情斗争着。记得有一天在朋友圈看到了一句话——“虽然不在武汉,这里也是战场”,这一刻,我为自己不能去武汉释然了。是啊,无论在哪里,全国的医务工作者们都在努力着,战斗着,而我,作为他们当中的一员,也在为“大后方”的稳定,贡献着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。这些,等我的儿子长大了,我会细细讲给他听,希望他能以他老爸为荣!
武汉加油!中国加油!我们,加油!
2020年2月1日
上一篇: 【虽然不在武汉,这里也是战场】出征!